李东东,南京溧水人,莫斯科俄罗斯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生毕业,现供职于一家俄罗斯公司,穿梭于中俄间,专职做中俄服务贸易,是一位科班出身的“现代买办”。他说前几年主要是北京人、东北人在做对俄贸易,这两年南方人到俄罗斯“掘金”的多了起来,浙江人冲到了前面。现在一些“苏商”也开始“走出去”,到俄罗斯“淘金”,李东东结合他的“买办”经历对记者谈起了圆俄罗斯淘金梦的ABC。
未饱和市场:种白菜也能赚大钱
他认为,俄罗斯资源丰富,但是轻工业不太发达,和中国的经济有着非常强的互补性,最重要的是俄罗斯是一块没有饱和的国际市场。由于历史原因,美国、欧洲的很多大公司都还没有进入俄国的市场,或者介入不深。安利在世界上建立了十分庞大的销售系统,在中国的每个角落都有安利的销售员工。但是在俄国市场,安利至今都没有立足,直到上个月,安利才派人去俄罗斯考察业务。李东东说,现在在世界上,俄罗斯也许是最后一块未饱和的“大市场”了。
未饱和市场的潜力有多大,李东东举了一个福建人创业的例子。这位福建人在俄国做商品贸易亏了本,就在莫斯科州租了一块地种菜,花2000美元租下了一块两公顷的肥沃土地,可以连续使用49年。种的主要是大白菜和青椒,但是这些常规蔬菜在冬天的莫斯科就能卖上“天价”。如果换算成人民币,一公斤大白菜的价格相当于30元左右,一公斤青椒能卖到40元。这位福建人种白菜种出了“甜头”,租了更多的土地,还带来老家的一大帮亲戚,一起当上了俄罗斯农民。
“中国造”急待品牌来“正名”
中国商品在上世纪90年代后大举进入俄罗斯市场,中俄贸易一度异常“红火”,到1993年贸易额达到了76亿美元。但是少数不法商人把假冒伪劣产品卖给俄罗斯人,伤害了“中国造”商品的形象。莫斯科有一个最大的大市场,叫“集装箱市场”,商贩们把成千上万的空集装箱当作简易商铺。在这个市场上中国商品和中国商人占了最大的份额,随处能够看到来自中国的服装、鞋帽、小家电……
中国商品虽然打进了俄国市场,多数卖不起价格来。就拿鞋子来说,俄罗斯人脚上穿的鞋子80%是进口货。这些进口鞋里面70%来自中国。中国鞋子卖得远没有同等质量的欧美鞋子贵,大多一两百元一双。现在中国出口商品的质量已经很不错了,但在很多俄罗斯人的心中,中国货还是“地摊货”的代名词。中高档的商品,却只能卖低中档的价格。现在最紧要的就是政府和企业一定要有“中国造”的品牌意识,让更多的中国品牌商品进入俄罗斯,为中国商品“正名”。
俄国“淘金”,信息比资本重要
虽然俄罗斯是个没有饱和的大市场,但是那里也不是“遍地黄金”。这几年不少中国商人进军俄罗斯,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。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对俄罗斯不了解。不了解那里特殊的市场需求,不了解当地的政策和习惯。不久前俄国发生税警扣压没收中国鞋的事件,从中国商人的角度,最值得反思的就是他们上了俄罗斯“灰色清关公司”的当。很多“灰色清关公司”收了钱,却不能帮委托企业办好正规的清关手续。
如果信息掌握得好,政策利用得好,赚钱就容易多了。李东东给记者讲了一个成功的例子,他所在的服务贸易公司曾经帮助一对内蒙古兄弟在俄罗斯打开市场。这对兄弟是做保健饮品生意的。李东东让他们把茶叶最后的外包装改在俄罗斯完成,这样成品出口改成半成品出口,按照俄国的政策,省下了一大笔关税支出。同时帮他们申请到了卫生部门的有关证书,这样他们的产品就可以进入俄罗斯人特别信赖的药店销售。现在这对兄弟生意好的时候,一个月就能赚到30万美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