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一直是塔吉克斯坦主要的战略农作物,是塔国继铝之后的第二大经济支柱,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。由于近几年国内外形势的变化,棉花在塔国国民经济的地位和占国家出口额的比重也在发生变化。
塔国棉花产量持续下滑 2005年以来,塔国棉花产量一直呈下滑趋势,当年,塔国共产籽棉44.74万吨,完成计划产量(61万吨)的73.3%,比上年减产19.6%,出口皮棉13.29万吨 (1.439亿美元),占其出口总额的15.8%,比上年减少10.9%(1770万美元);2006年共产籽棉43.85万吨,完成全年计划量(55万吨)的79.7%,比上年减产2.1%,出口皮棉12.04万吨(1.287亿美元),占出口总量的9.2%;2007年,塔国计划棉花产量55万吨,但由于蝗虫灾害及连绵雨水天气对棉花的早期秧苗带来致命危害,加上播种面积的减少,预示着棉花的再度减产。造成塔国棉花减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 一、塔国棉花种植技术落后,尤其育种技术落后,棉种质量不符合标准,经济效益低下。2005年,塔国平均每公顷收获籽棉15.6担;2006年,平均每公顷收获16.7担,单位产量低是塔国棉花产量少的主要原因。 二、资金短缺、耕种、收摘机械(拖拉机)、育种设备等严重匮乏,本国有机化肥、农药供应不足等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。 三、机械师、棉花技术人员等棉花行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标准低,影响了棉花开发的积极性。 四、恶劣天气影响棉花的播种及摘收。近几年塔国气候异常,播种季节阴雨连绵,不利苗芽生长;收摘季节降雪,往往来不及采收。此外,还伴有蝗虫肆虐,这对棉花收成更是雪上加霜。 五、多年来形成的棉农对投资商的欠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,投资商控制着棉花从播种到摘收的全过程,并操纵着棉花的现、期货价格,加上近几年国际棉花丰收,棉花价格下跌(2006年国际市场皮棉价格为1069美元/吨,同比降价14美元),棉农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惠,影响了其种植积极性,给塔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。目前,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“减贫”计划框架下,对塔国棉区不断提供技术、资金支持,在塔国主要棉花生产区进行试点,力求改变这一现状。政府鼓励农民种植粮食 近年来,随着世界市场粮食、燃料等价格上涨,尤其是在国际市场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工业需求大幅增长的大背景下,塔国政府从周边国家进口粮食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。为保障本国粮食供应安全,塔国政府鼓励农民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。之前,塔国政府是强制农民种植棉花,近几年,农民可以自由选择种植棉花或粮食作物,在塔国可耕地面积没有大规模增加的情况下,棉花的种植面积在逐年递减。据统计,2005年,塔国棉花播种面积为28.9万公顷;2006年,塔国棉花播种面积为26.2947万公顷,比2005年减少2.6万公顷,而2007年的棉花种植面积则减少至25.6万公顷。
塔国棉花产业的出路 尽管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有所增加,但决不意味着塔国将放弃棉花这一传统的经济支柱的发展,相反,在每年不断开垦可耕地面积的同时,塔国政府在棉花种植方面从政策上给予支持,鼓励吸引外资,与外国开展农业领域合作、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和种植技术,提高棉花单位面积、特别是提高优质细绒棉产量。在棉花深加工方面,塔国政府制定了纺织行业发展纲要,规定到2015年彻底禁止棉花出口,把棉花深加工业列入政府鼓励的投资行业目录;在全国每个棉区恢复原有和新建工厂,建立从纺纱到织布、漂染和成品生产一条龙的生产体系;鼓励外资新建和在原有老企业基础上并购,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。在纺织产品出口方面,塔国在试图改变出口产品结构,转变增长方式,大力发展出口具有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,改变以往只出口皮棉纤维的单一方式。 塔国政府已清楚地认识到,要实现既定的发展纲要,其必须实现与外资的结合,塔国棉花产业必须走“引进来”的道路才有出路。 |